曹田梅1 张庭基1 张李兴1 徐勇灵2
(1.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省深圳市518035)
(2.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广东省广州市510650)
【摘 要】目的:探讨大型城市非体力劳动者亚健康发生与睡眠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设计、编制亚健康调查问卷和生活方式调查问卷,并对广州市非体力劳动者(公务员及行政领导、科研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教师、医生等)发放4000余份亚健康调查问卷,其中对1823位被调查者同时发放了生活方式调查问卷。分析生活方式与亚健康发生率及亚健康类型的关系。结果:每天实际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的人群发生亚健康的比例明显高于睡眠6-8小时人群;每天实际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的亚健康人群得分及亚健康等级较睡眠时间为6-8小时的人群更高,且睡眠时间不足与亚健康临床表现中的睡眠紊乱、记忆力下降、精神紧张、反应迟钝、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的发生概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认为睡眠不足是大型城市非体力劳动者亚健康发生中一项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亚健康;睡眠时间;非体力劳动者
睡眠是正常生活中所必需的生理活动过程,一旦睡眠不足或被剥夺,则会对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及行为、情绪的改变,可引起机体功能的低下状态。现代研究结果表明,睡眠不足或被剥夺,可下调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使人体消极情绪状态分值呈进行性增加,积极情绪状态分值呈进行性下降。从而会导致多种不适的亚健康行为表现,甚至引起疾病的发生[1]。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州市4261名非体力劳动者进行亚健康调查,并对其中近1/2受调查者进行了生活方式调查,研究广州市非体力劳动者睡眠状况与亚健康的发生状况及亚健康类型的关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广州市企、事业单位非体力劳动者,年龄20~65岁。共发放含有生活方式调查问卷1823份,经审核,获得有效1804份。受调查者包括:事业单位行政领导及公务员,教师,科研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及一般管理人员。合格问卷标准:调查问卷所有项目填写完整。
1.2 方法
1.2.1 非体力劳动者亚健康调查问卷
自编非体力劳动者亚健康调查问卷,包括躯体、心理、社会适应3个维度的,涉及疲倦、头晕头痛、睡眠、消化系统、性功能、咽部不适、免疫力、记忆力、情绪低落、焦躁易怒、精神紧张、反应迟钝、工作畏难情绪、社会交往、与家庭成员关系、与同事和上司关系共16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症状出现程度分别记0,1,2分。问卷获得良好的信效度检验[2]。
1.2.2 日常生活规律调查问卷
日常生活规律调查问卷中设置平均每天的实际睡眠时间条目,分为三个等级:每天4小时以下、每天4-6小时、每天6-8小时。
1.2.3 调查过程
调查员到被调查者所在单位,统一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填写问卷的具体要求等,取得被调查者的信任,以获得最真实的数据。然后,各被调查者独立完成调查内容。调查问卷现场回收,回收时调查者认真进行检查有无遗漏项目,若有漏项,请被调查者及时补充。
1.2.4数据录入
对数据录入人员进行培训,录入人员采用相同的格式将调查数据输入Excel2003;对录入的全部数据,由不同的录入人员根据调查表原始数据进行一一核查;通过Excel审核调查资料的齐全性、调查表中各个变量赋值的合理性;对录入的数据进行随机抽查,抽查率10%,确保录入数据没有错误。
1.2.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经审核,获得亚健康合并生活方式调查合格问卷1804份。
受调查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37.7±9.3岁。其中疾病状态受调查者问卷147份,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1357份,健康状态问卷300份。
2.2 亚健康受调查者构成比与睡眠时间之间的关系
排除疾病状态者问卷后,获得健康及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1657份,与睡眠时间的关系数据分布如下。可以看出,睡眠时间6小时以下非疾病人群中,亚健康发生构成比高于睡眠6小时以上人群,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一: 亚健康受调查者构成比与睡眠时间之间的关系
平均睡眠时间 | 亚健康受调查者例数 | 健康受调查者例数 | 构成比 | X2值 | p值 |
6小时以下 | 352 | 56 | 0.8627 | 7.002 | 0.008* |
6小时以上 | 1005 | 244 | 0.8046 |
X2=7.002,p<0.05
2.3 亚健康人群躯体分量表、心理分量表及总量表得分与睡眠时间的比较
调查获得亚健康受调查者1357例,按每天的实际睡眠时间不同分为三个等级:每天4小时以下、每天4-6小时、每天6-8小时。但由于4小时以下人数只有26人,所以差异检验时将4小时以下组和4-6小时组合并为6小时以下组。两个群体躯体、心理和躯体及心理状况调查结果统计如表二、三
表二: 睡眠时间与亚健康得分之间的关系
6小时以下 (n=352) | 6小时以上 (n=1005) | T值 | P值 | |
躯体分量表得分 | 5.560±2.864 | 5.222±2.808 | 1.933 | 0.054 |
心理分量表得分 | 2.565±2.594 | 2.320±2.194 | 1.717 | 0.086 |
亚健康总量表得分 | 8.125±4.825 | 7.542±4.391 | 2.088 | 0.047* |
表三: 睡眠时间与亚健康等级之间的关系
R1— (6小时以下) | R2— (6小时以上) | Z值 | P值 | |
躯体亚健康等级 | 0.5255 | 0.4911 | 1.926 | P<0.05* |
心理亚健康等级 | 0.5036 | 0.4987 | 0.2737 | P>0.05 |
总体亚健康等级 | 0.4110 | 0.7541 | -19.19 | P<0.05* |
由表二、三可以看出,每天实际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的人亚健康总得分比多于6小时的人更高。亚健康等级亦更高。
2.4亚健康人群各类症状发生情况与睡眠时间之间的关系
将睡眠时间6小时以下组及6小时以上组两个群体各调查项(即各躯体心理症状)的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如表四
表四 亚健康人群各类症状发生情况与睡眠时间之间的关系
项目 | 项目症状 | 6小时以下 (n=352) | 6小时以上 (n=1005) | T值 | P值 |
躯体1 | 疲倦 | 0.685±0.622 | 0.656±0.608 | 0.764 | 0.445 |
躯体2 | 头晕头痛 | 0.832±0.698 | 0.814±0.679 | 0.436 | 0.663 |
躯体3 | 睡眠紊乱 | 0.844±0.701 | 0.699±0.660 | 3.495 | 0.000* |
躯体4 | 消化系统 | 0.560±0.624 | 0.526±0.591 | 0.896 | 0.370 |
躯体5 | 性功能 | 0.371±0.545 | 0.407±0.570 | 1.023 | 0.306 |
躯体6 | 咽部不适 | 0.832±0.694 | 0.833±0.675 | 0.011 | 0.991 |
躯体7 | 免疫力 | 0.588±0.625 | 0.538±0.573 | 1.312 | 0.190 |
躯体8 | 记忆力 | 0.849±0.638 | 0.754±0.617 | 2.469 | 0.014* |
心理1 | 情绪低落 | 0.594±0.629 | 0.590±0.591 | 0.099 | 0.921 |
心理2 | 焦躁易怒 | 0.491±0.594 | 0.539±0.592 | 1.303 | 0.193 |
心理3 | 精神紧张 | 0.239±0.506 | 0.118±0.356 | 4.852 | 0.000* |
心理4 | 反应迟钝 | 0.202±0.449 | 0.102±0.323 | 4.456 | 0.000* |
心理5 | 工作畏难情绪 | 0.335±0.508 | 0.350±0.510 | 0.476 | 0.634 |
心理6 | 社会交往 | 0.310±0.493 | 0.320±0.498 | 0.349 | 0.727 |
心理7 | 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 0.188±0.439 | 0.135±0.381 | 2.124 | 0.034* |
心理8 | 与同事和上司关系 | 0.207±0.452 | 0.164±0.411 | 1.652 | 0.099 |
从调查结果数据看,亚健康量表中各条目评分,睡眠时间6小时以下者得分高于6小时以上者,其中出现睡眠紊乱、记忆力下降、精神紧张、反应迟钝、以及家庭关系紧张等差异显著。
3 .讨论
本调查研究显示生活方式调查中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人群占24.6%,睡眠不足人群亚健康发生率为86.3%,由此可见睡眠不足在非体力劳动者人群中并不少见。并且通过比较睡眠时间6小时以下人群及睡眠时间6小时以上人群亚健康的发生构成比(见表一,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得出亚健康的发生可能与睡眠不足有关系。通过比较亚健康人群各类躯体、生理表现与睡眠时间的关系(如表四),说明睡眠不足可能是导致亚健康人群睡眠紊乱、记忆力下降、精神紧张、反应迟钝等症状的原因之一。以上结论与亦与相关文献不悖,如王氏[1]等报道在亚健康人群调查中发现学生人群以睡眠障碍为第一症状表现,提示睡眠障碍在亚健康表现中占据有重要地位。动物实验中大鼠在实验性睡眠剥夺后行为表现出抑制性,应激能力下降;睡眠剥夺可使大鼠KA迷宫测试成绩下降,损害学习记忆等脑认知能力。说明睡眠剥夺或不足可使机体脑功能处于低下状态,也说明睡眠不足对亚健康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作用。
其实,除研究结果显示睡眠时间不足与亚健康的发生关系密切外,我们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还发现,睡眠质量不高也是影响亚健康的一种因素。并且,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多与生活压力过高,焦虑有关。但目前调查资料尚不充分,拟作为今后研究中进一步深入的方向。
既然我们能够找出睡眠时间不足及质量不高是造成亚健康的重要原因,并且能够认识到改善睡眠或许是缓解亚健康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那么,如何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笔者认为生活方式的干预应该在亚健康的干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对长期睡眠不足并存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有必要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自我心理调节、增加有效睡眠时间,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缓解亚健康状态。
当然,长期的有效睡眠不足既有可能是导致亚健康的原因之一,也可以是亚健康状态的一种表现行为,两者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失眠较严重者,通常自我的调节也不易奏效。笔者长期从事中医调治亚健康临床工作,认为增加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及调治亚健康中医中药治疗有很好的优势。提出有必要将中医药疗法引入亚健康的治疗干预中来,应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调治睡眠及亚健康方面的优势。
并且中医治疗亚健康的手段多种多样,有针灸、推拿、穴位贴敷、中药等,目前针对体质类型与亚健康关系研究比较多,治疗上多采用针对体质类型进行辨证治疗。而本研究发现亚健康与睡眠不足有密切的相关性,故针对有失眠的亚健康人群从调治睡眠着手,亦可作为一种调治亚健康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秀云,李积胜,刘公望等.睡眠剥夺对亚健康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J].天津中医药,2006,23(2):108-111.
[2].许瑞平,赵广才,徐勇灵等. 广州市非体力劳动者亚健康量表的编制与应用[J]. 体育科学,2009,29(12):40-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