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打开中医现代化大门的金钥匙

孙  涛 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

张冀东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中医学发展战略要以“治未病”临床应用需求为导向,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智能化集成创新,开发支撑和带动中医预防服务业发展的“中医预警”技术和关键医疗设备,显著提高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和防治能力。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是最佳的“中医预警”技术之一,是一把打开中医药现代化大门的金钥匙。

引入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切实践行国家政策精神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医疗服务,鼓励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开发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仪器设备。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结合中医学“治未病”理论,使其成为中医诊疗和中医药养生保健疗效评估的重要设备之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国中医药发[2009]20号)中指出,各级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应设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治未病”中心)。目前,社会资金投资的门诊、民营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面临中医预防保健诊断与疗效测评技术不足的问题,而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引进可有效解决诊断和疗效评估实力不足的缺陷。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日趋成熟

目前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国外的临床应用已较为成熟。在美国,红外已经广泛应用于血管疾病、肿瘤、疼痛疾病、微循环、乳腺病、肾病等多科临床疾病的原理及疗效评估;在日本,有超过1500家医院和诊所常规使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此外,在韩国、英国、德国、奥地利、波兰、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临床上都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对于女性乳腺癌的筛查方面已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国的临床应用起于20世纪70年代,在中医学的研究始于经络穴位的相关研究。之后在中医诊断客观化、辅助辨证治疗、中医体质辨识等方面得到广泛研究,距今已有30余年。近十余年来,在医学红外热成像智能分析技术研究和应用上中国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大力开展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应用研究研究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专项项目“热成像技术图像采集规范研究——医用摄像环境标准化研究”(2007ZX03-6)已结题验收,并制定了普适性医用红外热成像环境标准。

2014年6月4日,2014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正常人体中医热图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议室召开,标志着该项目的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多所科研院所、大学和三级甲等中西医医院参与了此项目的科研任务。该科研项目成果可辅助中医临床诊断,有利于提高中医临床医务人员水平和临床疗效。

以亚健康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优势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也成为近年来应用于亚健康检测与干预评估的新技术。随着“亚健康”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相结合,其无创、无放射性、便捷、灵敏的优点使红外热成像技术成为近年来功能影像学技术的新宠,是亚健康检测与评估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全国亚健康红外测评协作网在各省、市亚健康红外测评服务基地的积极推广和运作,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这项新技术也逐渐受到大众欢迎。

借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打造中医红外特色机构建设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医疗机构与非医疗养生保健机构的应用也成为各单位打造中医特色专科建设的重要依托。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40号文件中指出,鼓励企业出资构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对于社会出资的门诊部来说,紧紧把握国家医疗政策战略前移的趋势,将服务重点转移到疾病预防是门诊部发展的重要方向。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引用,能够辅助门诊医师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同时也有助于打造红外特色专科门诊,提高其竞争实力。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医疗机构的特色专科建设,也成为非医疗养生保健服务机构走向专业化道路的重点推广技术之一。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全国亚健康专业调理机构的服务水平,打造亚健康专业调理品牌,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积极推行星级亚健康专业调理机构的建设。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也是五星级亚健康专业调理机构的标准配置设备之一。通过红外热图及数据可直观对亚健康者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估,从而保证了其服务水平和公信力。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应用研究已经在医疗机构与非医疗养生保健机构全面推广。红外将成为打开中医现代化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中医现代化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