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理亚健康状态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与科学普及委员会 ,北京100026)

     调理亚健康状态,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补偏救弊、调之使平,以期转换为健康状态的全过程。这就涉及到什么是亚健康以及调理亚健康状态的原则、要领、方法等诸多问题,笔者结合长期实践的体会,将思考偶得奉献如下,并就正于大方之家。
    一、亚健康:疾病预警综合征
      健康、亚健康、疾病、愈后,是人类机体的四种存活状态。处于健康状态,需要养生;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调理;处于疾病状态,需要治疗;处于愈后状态,需要康复。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可以双向转移的中间状态。实质上,亚健康是疾病预警综合征,就是从自身感觉、临床表现、检测结果中显示出来的将发生疾病的前兆。换而言之,也就是在客观上,检查结果尚未达到疾病的客观指标,仅仅出现尚不能构成疾病诊断的诸多差异,戴不上疾病的“帽子”,而主观上,感觉在躯体、心理、社会交往、道德自律等某方面不舒适、不妥当、不适应,呈现出将发生疾病的多种多样的、错综复杂的预警综合征。
   二、调理亚健康状态的原则:合则安
     亚健康状态出现之后,惟有针对疾病预警综合征进行适当的调理,才能使机体由亚健康状态转向健康状态,避免疾病的发生。
人,生存在大自然中,活动在社会事务中,人的体质、经历、素养、生存与工作的环境千差万别,亚健康状态也就必然千差万别,调理亚健康状态的思路与方法也就必然千差万别。因此,调理亚健康状态要遵循中医学的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学术思想,其调理的原则是“合则安”,不可能千人一方、万众一药。例如,同样表现为“抑郁症预警综合征”,也不能一律采用镇静的方法进行调理,而要分阴阳、察气血、识虚实、析痰瘀,在养心安神的同时,必须分别采用升清降浊、补气活血、补虚导实、祛痰化瘀等不同的方法进行个性化的调理。适合的调理才能使亚健康状态转为安和的健康状态。即使是饮食调理,也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并非凡是具有高血压前兆的人都不能食用肉类,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饮用牛奶,进食任何食品或饮品之后,不胀、不泻、不乏力、不“上火”,即是“合则安”。同理,按摩、刮痧、拔火罐、练气功等调理方法,也应把握“合则安”这一调理亚健康状态的原则。
  三、调理亚健康状态的要领:上静,中和,下畅
     调理亚健康状态可以实施药物调理法或非药物调理法,也可以实施药物和非药物的综合调理法,而关键在于掌握调理亚健康状态的三大要领:上静、中和、下畅。
    ㈠上静:“上”,概指以“心”为主的“上焦”。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心藏神”。众所周知,“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因而可以断言,众多亚健康状态的出现,至少有一半是因为心理因素造成的,换而言之,亚健康心理状态是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
 “上静”,就是在调理中始终要注意使调理对象心态平和、安静。
    ㈡中和:“中”,概指以“脾胃”为主的“中焦”。中医学认为,因“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则诸病之所由生。应认识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所以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由此可见,“脾胃失司”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主因之一。
正常的脾胃状态是“泻而不藏”、“实而不满”。《五脏别论》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正常的脾胃功能是能“纳”能“化”。《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因此,“中和”,就是在调理中始终要注意使调理对象脾胃的纳化适度,不饥、不胀、不厌食、不暴饮暴食。
    ㈢下畅:“下”,概指以“肾”为主的“下焦”。中医学认为,“肾藏精”,是生命之源,称为“先天之本”。肾主水液,主纳气;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及二阴。
所以,肾所藏之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盛衰。如果肾中精气不足,可导致幼儿的“五迟”(立迟、行迟、齿迟、语迟、发迟)、“五软”(手足软、头软、颈软、肌肉软、口软);可导致成人的发脱齿摇、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小便余沥、大便溏稀或结涩等未老先衰的症状产生,而后“百病蜂起”。因此,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肾的调补。
“下畅”,就是在调理中始终要注意使调理对象的前后二阴通畅,即大、小便要通畅。对于女性调理对象,还要始终注意其月经的期、色、质、量以及白带的色、质、量和气味。
    四、调理亚健康状态的基本方法:心理调理,饮食调理,药物调理,经络调理,形象调理
    调理亚健康状态的方法众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心理调理,饮食调理,药物调理,经络调理,形象调理五类。
    现以调理老年亚健康心理状态为例简述之。
    正常的老年人应当是慈祥的,或者有朝气的,或者是快乐的,但有不少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悲”(衰老感)、“恐”(死亡感)、“忧”(孤独感)、“思”(疑虑感)、“怒”(烦躁感)等亚健康心理状态,容易导致悲伤消沉、恐惧冷漠、孤寂狭隘、多疑猜忌、专横跋扈等多种多样的亚健康行为状态,由于检查不出罹病的客观指标,往往容易视同老年人的性格改变。如果不正视这种亚健康心理状态,不进行积极的、合理的干预,不给予适时的、适当的调理,就极易引发心脑血管或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㈠心理调理:《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清•程履新《程氏易简方论》注释是:“恬者,内无所蓄;淡者,外无所逐;虚无者,虚极静笃,臻于自然”,明•龚廷贤《寿世保元》更强调“意无妄想,可以延年”。那么,何谓“妄想”?《昨非庵日纂》概括道:“夫妄想有三:或追忆数十年前往事,荣辱恩仇、悲欢离合等种种闲情,此是过去妄想;或期望事到眼前,可以顺应,乃畏首畏尾,三番四覆,犹豫不决,此是现在妄想;或期望日后荣华富贵、皆如所愿,或期望功成名遂、告老归田,或期望子孙,以继书香,与夫一切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来之妄想”。这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种“妄想”,是导致老年人出现亚健康状态的主因。可以采用转移法、克制法、情志相胜法、哲理疏导法等进行心理辅导,例如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楹联上的三句话来开导:“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这就是疏导,这就是心理调理。
    ㈡饮食调理:基于“药食同源”的理论,对亚健康心理状态可以进行饮食调节:喜怒无常者,源自心与肝,多为阳亢,可选择山楂、乌梅、芹菜、蛤蜊、墨鱼等酸苦涌泄之品以抑肝涵心而制盛怒、抑狂喜;易惊易怒者,源自心与肾,可选择大枣、芝麻、莲子、海参、核桃等甘咸之品以补益心肾、平定惊恐;忧思善感者,源自心与脾,可选择生姜、萝卜、百合、冬瓜、苡米、龟肉等辛甘之品以养心健脾。
    ㈢药物调理:针对老年人亚健康心理状态显著者,可以用养心安神、养心益智两类中医方剂进行药物调理。
    养心安神类的方剂具有益气血、养神明、育精气的作用,如《圣济总录》的“养神丸”、“六神丸”、“柏子仁丸”、“远志丸”、“地黄煎丸”、“四补丸”、“大茯苓丸”,《普济方》的“小菟丝子丸”,《太平圣惠方》的“保精延驻丸”、“茯苓膏”、“茯苓酥”,《千金翼方》的“补心汤”、“定志补心汤”,《卫生家宝》的“镇心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平补镇心丹”,《寿亲养老新书》的“草还丹”、“八仙丹”等,适用于气血不足或心肾不交的诸病、证之先兆。笔者常用的基本方是自拟“养心安神汤”:生晒参10g、生北芪10g、紫丹参10g、云茯神15g、炒枣仁12g、灵磁石10g、川郁金10g、生龙齿(先煎)15g、生甘草5g。
     养心益智类的方剂具有开心益智、安神定志的作用,如《备急千金要方》的“养命开心益智方”、“令人不忘方”、“治健忘方”、“定志丸”、“地黄煎丸”、“四补丸”,《普济方》的 “不老丹”,《千金翼方》的“仙方凝灵膏”、“镇心省睡益智方”、“彭祖延年柏子仁丸”,《太平圣惠方》的“凝雪膏”、“菖蒲洒”,《医心方》的“开心聪明不忘方”,《圣济总录》的“菖蒲丸”,“补虚丸”、“七圣丸”,《洪氏集验方》的“还少丹”等,适用于心气不足或心血失养或痰阻心窍的诸病、证之先兆。笔者常用的基本方是自拟“养心益智汤”:生晒参10g、生北芪10g、紫丹参10g、云茯神15g、炒枣仁12g、炙远志9g、九节蒲9g、法半夏9g、广陈皮9g、生甘草5g。
    ㈣经络调理:针对老年人亚健康心理状态,可以用按摩、推拿、针灸、砭刮等方法进行经络调理。
    ㈤形象调理:针对老年人亚健康心理状态,可以指导其服饰合体、语态从容,并可进行适当的美容保健,改变其孤僻、颓唐、消沉的形象,增强其自信心和社会交往的适应力。
总之,调理老年人亚健康心理状态的要领是力求达到“上静”——心态慈和、平静,入睡易,能安眠,精神饱满。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中医管理服务不在一个层次,前者在学术层面,后者在技术层面;前者是主导,后者是实施;前者是顶层覆盖,后者是基础支撑,二者是共建共荣的关系。调理亚健康状态,就是要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坚持“合则安”的调理原则,通过心理调理、饮食调理、药物调理、经络调理、形象调理等,使之“上静、中和、下畅”,消除疾病预警综合征,转换为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