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分类的干预方法探讨

张晓天1、钱呈秋2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上海  201203)

(1上海中医药研究院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治未病研究室,上海  201203)

(2上海中医药大学2007级中医七年制,上海 201203)

 

随着人类生命质量的提高和生命时间的延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强烈,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什么叫健康,提出了一个多维度的定义,即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三方面全都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虚弱[1]。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首次提出把这种介于疾病和健康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2]。而我国学者王育学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创建了“亚健康”这个概念[3]

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将亚健康定义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生理机能或代谢机能低下、退化或老化所致[4]。相当于“微病”、“欲病”、“萌芽”、未病中的“先兆”等状态,即属于“未病”的狭义概念。心理社会因素、不良个性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及不良环境因素均与亚健康息息相关;过度紧张、过强压力、反复挫折、过分疲劳、环境污染等都是形成亚健康的重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5]。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经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如果亚健康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纠正,非常容易引起疾病。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的不断提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HPL)的理念日益得到关注。

中医学认为,健康状态应为“阴平阳秘”,这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这种平衡是体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在机体的自稳调节作用下达到内环境与外环境和谐统一的结果。若来自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引起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偏盛偏衰,失去应有的自稳调节能力,会逐渐出现内外环境的失衡,当这种不平衡达到一定的“阈值”,也就是发病所需最低界限,便可发展为某种疾病。这种从平衡到失衡的变化,是一个由健康到不健康的动态过程,“亚健康”状态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机体的阴阳气血偏离平衡,而偏离的程度和方向与每一个人的体质类型密切相关。不同体质类型的人,体内阴阳气血盛衰不同,对致病因素的反应及发病的阈值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受到某种致病因素的刺激后,是否形成亚健康状态,形成后能否发病,或是能够自行向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质类型[6]

同一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由于体质的不同能够出现不同的症状,而亚健康的外在表现又因体质不同而有差异。如素体阳虚者有四肢欠温、易出汗、肌肉松弛等表现;素体阴虚者,可见两颧潮红、口干咽燥、伴有烘热感等症状;素体痰湿,则表现为口中黏腻或微甜、肢体不爽或身重、痰多、胸脘痞闷等一系列症状。体质差异又是疾病易感性的物质基础,气虚体质是以人体正气虚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类型;气郁质则以情志失调为表现特征。

尽管体质是相对稳定的个体特征,但非不会改变。气虚失于气化,则气不化津而成痰湿;气虚失于推动则血行不畅而成瘀;气虚失于温养,则寒从中生而见阳虚之象。所以我们要及时对偏颇体质进行干预,将疾病扼杀于萌芽前。

临床上亚健康人群最常见的体质要数气虚质及阳虚质,这个结果与目前中医学术界提出的亚健康以虚性体质为主的观念吻合[7]。《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将亚健康分为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及社会亚健康,我们发现,躯体亚健康人群常见于阳虚质及阴虚质等偏颇体质,而气郁质多见于心理亚健康人群,而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又会进一步演变为血瘀质。

目前对于亚健康状态尚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西医也尚缺乏特殊的治疗手段,但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也日益增加,亚健康状态正不断突显着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亚健康状态虽无病,但从中医病机角度分析已有阴阳的偏盛偏衰,或气血失调。中医特色的辨体论治蕴涵着丰富的预防医学内容,提倡科学的积极主动的预防思想,主张和重视对患病之人体质状态分析,对偏颇体质状态进行修正,从而改善亚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改善偏颇体质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方法,不仅可以调整亚健康状态,还可以达到积极预防的保健策略,阻断其向疾病转变。中医学以调节体质、干预亚健康,是建立在对整个机体状态偏离程度判定基础上的整体性治疗体系,不但继承了中医传统的“未病先防”思想,同时也与当今医学先进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接轨。

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健康管理概念,健康管理不是对每个人提供同样的服务,而是通过健康评估来对人群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人群的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来制定健康指导原则,在此基础上选用相应的干预措施,达到降低危险因素的目的。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重视舌脉,注意微观辨证,同时灵活运用汤、丸、散、膏等剂型,酌情参合针灸、按摩、熏洗等其他中医治疗手段,配合心理调节、运动疗法、饮食疗法、音乐疗法形成立体化、多样化干预,从而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腧穴,从而调节脏腑组织功能,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促使机体气血流通、阴平阳秘。针灸治疗能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尤适合于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人群。温灸疗法能后温经活络,充分发挥了穴位、中药、艾灸 三种疗法之优势,既可温补脾肺肾、补精益髓,又可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适合于阳虚质及血瘀质人群,有类似作用的疗法还包括药浴。我中心目前正大力推广百笑灸的运用,其简便安全、舒适环保已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情志疗法通过应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变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绪障碍,从而解决其心理上的矛盾,达到干预亚健康的目的,对于气郁质人群,尤其是心理亚健康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导引及运动疗法,能有效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延缓衰老,改善各系统功能,对于血瘀质、气郁质及气虚质亚健康患者有益。而各种体质都能通过辩证施膳、中药调理来改善亚健康情况。膏方作为其中的代表,具有通补兼施、动静结合的特点,可达到调和气血、斡旋脾胃、平衡阴阳的目的[8],对疲劳程度的改善尤为明显。我院治未病中心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通过临床实践和探索,创制出益气复元膏和活血养颜膏,滋阴润玉膏,对相关体质改善有较好疗效。如果有局部不适症状,也可通过推拿、刮痧等治疗手段缓解相关亚健康症状。

随着社会压力明显加大,亚健康状态已经逐渐成为困扰生活的头号问题[9],目前亚健康己引起全世界医学界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今后医学发展方向就是要将疾病防治的重心前移,即“治未病”。因此,重视亚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医疗保健机构和个人的共同需求,及时对亚健康干预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孙涛,王天芳,武留信.亚健康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2.

[2]马京毕.2l世纪健康自助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10

[3]王育学.亚健康问题纵横谈[J].解放军健康,2005(1):6-9.

[4]王琦.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4.

[5]傅善来.2l世纪健康新视角[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杜,2000.12

[6]高京宏,盖海山,李英帅.论调节体质改善亚健康[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4):225-227.

[7]于永,王戈.从《理虚元鉴》探析亚健康状态[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2):28.

[8]刘馨雁,王振萍,于彬等.个体化膏方调治体质与改善症状的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1,12(30):920-922.

[9]曲堂清.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药治疗攻略[J].亚太传统医药,2006(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