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调查分析

胡文忠,朱宏勋,李文泉,范春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 北京100020)

 

【摘 要】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北京市部分人群中亚健康状态的症状分布及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基本证候,为制订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市15家单位中筛选出一年内进行过健康体检的非疾病人群,采取问卷调查及中医临床专家现场访谈后进行中医证候判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问卷结果应用EpiData2.0进行数据录入,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身心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北京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为67.6%。亚健康人群身心症状以疲乏、身体疼痛、头昏沉等为主。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其中又以阴虚证、气虚证为主;亚健康状态人群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脾脏、肾脏、心脏。结论:了解和分析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身心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对今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预防、干预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流行病学调查

 

亚健康状态概念的提出首见于1996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亚健康学术研讨会”,其间确定了“亚健康状态”这一名称以及广义的亚健康状态的概念[1]。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也称为“第三状态”、“中间状态”), 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组织结构退化以及生理机能或代谢机能低下、老化所致。亚健康状态人群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自身活力下降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亚健康状态的提出标志着应对疾病的策略从治疗转向预防,被誉为是80年代后半期的医学新思维,因此深入研究亚健康状态,将对下个世纪的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

中医学很早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明确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虽然当时提出的“未病”的概念与现在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不完全一致,但对于疾病应早期预防的思想是一致的。所谓“治未病”,不仅包括了未病先防,也包括了对非显性疾病的治疗,注重于“病”的临床前期、先兆症状。由于亚健康状态的判定以临床主症为核心,并强调个体感受及整体观念,因此中医学在诊断、预防、干预亚健康状态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尤其是中医强调的辨证施治,在改善症状、提高疗效方面作用较为突出,更为现代医学不能准确把握的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提供了可能[2]。通过对亚健康状态主要症状群和中医证候分布的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亚健康状态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提供依据,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了北京市15家单位一年内进行过健康体检的非疾病人群,共发放调查问卷910份,回收有效问卷831份,合格率为91.3%。有效问卷中男性428人,女性403人。人群年龄范围35~55岁。

1.2  方法

采用统一发放问卷的形式对被调查人群进行调查。实地调查前要求被调查单位提供年龄35-55岁员工名单及体检表,筛除患有疾病的人群,在非疾病的适龄人群中发放问卷调查表并进行现场访谈,作出中医辨证及健康状态判定。现场调研完成后由核查人员对问卷进行二次核查。核查后合格的问卷由录入人员采用EpiData2.0软件作为数据录入软件,将问卷内容输入,数据录入采用不同人异地双录形式,并进行逐项核查、修正至2次录入数据完全一致。统计分析软件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1.3 调查问卷及内容  

本调查所采用的问卷为“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由北京市科委科研基金资助项目(H010910160119)—“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课题组研制。该问卷对预调研的340例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并严格按照量表制作的方法制作而成[3-4]。问卷内容包括自填和访谈两大部分,共124个问题。其中自填部分112个问题,反映亚健康状态人群主要症状特点及危险因素,包括:一般信息、躯体状况、生活状况、情志状况、精力状况、禀赋状况、社会环境状况、女性情况八个部分;访谈部分12个问题,包括中医四诊及中医证候诊断,最后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所做出健康状态判定。

1.4  诊断标准

1.4.1亚健康诊断标准

采用中国中医研究院制定的亚健康判断标准:①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但能维持正常工作。②无重大器官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③尽管有明确的具有非重大器官器质性疾病或精神心理疾病诊断,但无需用药维持,且与目前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的减退无因果联系。

1.4.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及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年发布)作为判定标准。

1.5  分析指标与数据处理

分析指标包括: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亚健康状态的身心症状;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分布情况。采用EpiData2.0软件作为数据录入软件。数据录入采用不同人异地双录形式,并进行逐项核查、修正至2次录入数据完全一致。统计分析软件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在北京市15家单位共831名员工中,健康人数为268名,占32.4%,亚健康人数为563名,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为67.6%。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分布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人群中亚健康状态者占71.7%,而男性仅为64.0%,女性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高于男性(P<0.01)。将调查人群按不同年龄段(各组年龄相差5年)划分,统计结果表明,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P<0.01)。

2.2 亚健康状态的身心症状

2.2.1躯体症状

表1 亚健康状态的躯体症状

躯体症状

亚健康人群症状出现百分率

z

p

疲乏

80.50%

-9.67

0.00

身体疼痛

63.90%

-10.01

0.00

头昏沉

61.50%

-10.04

0.00

疲乏休息后可缓解

59.30%

-9.68

0.00

记忆力下降

57.60%

-7.75

0.00

眼干

54.50%

-6.34

0.00

眼酸胀

52.90%

-7.01

0.00

咽干

52.40%

-6.57

0.00

腿沉

48.00%

-8.44

0.00

自汗

47.40%

-5.09

0.00

心悸

45.30%

-9.69

0.00

腹胀

43.50%

-6.91

0.00

气短

43.30%

-8.14

0.00

口苦

38.00%

-5.87

0.00

胸闷

36.10%

-8.82

0.00

饭量

24.00%

-0.02

0.99

进食规律

6.04%

-1.09

0.28

饮水量

3.73%

-0.52

0.60

 

表1显示:除了饭量、饮水量及进食规律三项外,其余的躯体症状在健康和亚健康两组人群中,都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其中亚健康人群中症状出现几率前十位依次为:疲乏、身体疼痛、头昏沉、疲乏在休息后能缓解、记忆力下降、眼干、眼酸胀、咽干、腿沉、自汗。

2.2.2情志状况

表2亚健康状态的情志状况

情志

状况

健康

状况

完全

没有

很少

多数有

几乎

总是

Z

P

空虚感

健  康

亚健康

77

109

157

301

33

138

1

10

0

5

-4.851

0.000

消极感

健  康

亚健康

88

110

142

245

35

167

2

35

1

5

-6.792

0.000

情绪

低落

健  康

亚健康

63

80

163

302

35

146

5

30

1

5

-5.441

0.000

易怒

健  康

亚健康

25

25

160

41

82

233

1

10

0

4

-4.127

0.000

感觉

不幸

健  康

亚健康

123

176

129

296

16

82

0

8

0

1

-4.996

0.000

震颤

或冷热

健  康

亚健康

176

216

79

263

12

72

1

11

0

1

-7.575

0.000

关注

过度

健  康

亚健康

63

71

141

265

61

200

3

23

0

4

-5.463

0.000

 

表2显示:空虚感、消极感、情绪低落、易怒、感觉不幸、震颤或冷热、关注过度七方面在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其他方面,两组人群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3精力状况

表3亚健康状态的精力状况

 

精力状况

健康状况

完全没有

很少有

多数有

几乎总是

Z

P

工作效率下降

健  康

162

83

20

0

3

-5.362

0.000

亚健康

244

191

107

9

9

 

 

需要医疗帮助

健  康

149

99

16

4

0

-5.948

0.000

亚健康

210

      227

98

25

3

 

 

日常生活能力

健  康

7

4

74

166

16

-3.744

0.000

亚健康

10

42

200

285

24

 

 

精力充沛

健  康

66

87

112

0

1

-4.980

0.078

亚健康

87

148

299

29

0

 

 

额外精力

健  康

18

53

145

38

13

-1.163

0.245

亚健康

35

130

314

50

34

 

 

表3显示:在工作效率下降、需要医疗帮助、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方面,健康和亚健康人群是有显著性差异的(P<0.01)。而在精力和额外精力两方面,两个人群中未见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

2.3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分析

2.3.1虚实辨证

表4  亚健康状态虚实辨证

证候类别

虚证

实证

虚实夹杂证

合计

例    数

225

138

177

640

百分比

35.16%

21.56%

27.66%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辨证主要以虚证为多见,其次为虚实夹杂证,而实证最少。

2.3.2脏腑辨证

表5 亚健康状态脏腑辨证

脏  腑

例  数

百分比

242

42.98%

214

38.01%

192

34.10%

115

20.43%

11

1.95%

 

从脏腑辨证角度看,亚健康人群中涉及肝脏最多,占42.98%,其次依次为脾38.01%,肾34.10%,心20.43%,最少的是肺脏,仅为1.95%。

2.3.3中医证候分布排序

表6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候分布

证候

排序

人数

百分比

肝肾阴虚证

1

35

6.22%

肝郁脾虚证

2

33

5.86%

脾气虚证

3

27

4.80%

肝肾亏虚证

4

20

3.55%

心气虚证

5

20

3.55%

脾虚湿困证

6

19

3.37%

肝热脾虚证

7

17

3.02%

肾阴虚证

8

17

3.02%

脾肾气虚证

9

15

2.67%

气虚血瘀证

10

15

2.67%

3.讨论

3.1亚健康的人群分布特点

有研究表明[5], 处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70%,与本次调查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67.6%的结论基本一致。经济发达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的高发原因可能主要是由于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活节奏快,人们长期处于激烈竞争环境、心理压力过大、超负荷运转的紧张状态中,更多暴露于污染环境及营养过剩等不良因素都容易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形成。

本次调查发现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分布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其原因可能是女性除了承担与男性同样的工作外,还要在培育子女、奉养老人、承担家务等方面付出更多精力,相对更少顾及自己的身心状态及自我保健,由此导致女性亚健康发生率高于男性。

在所调研的人群中,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亦逐渐增高,这可能是由于随着身体的老年化,机体各器官机能都逐渐出现衰退的原因,由此机体不可避免的要从健康状态逐渐向疾病状态过渡,因此亚健康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亦逐渐增高也是必然的。

3.2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症状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亚健康状态者出现的躯体症状排列前十位的依次为:疲乏、身体疼痛、头昏沉、疲乏在休息后能缓解、记忆力下降、眼干、眼酸胀、咽干、腿沉、自汗。亚健康状态者在情志异常方面表现为空虚感、消极感、情绪低落、易怒、感觉不幸、震颤或冷热、过度关注自我。亚健康状态者还表现为工作效率下降、需要医疗帮助、日常生活能力减低。

3.3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候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其次为虚实夹杂证,而实证最少。虚证中,又以阴虚证、气虚证为主,而阳虚证、血虚证、气阴两虚证少见。从亚健康状态的症状及病因分析,阴虚的产生在亚健康状态人群中主要是由于人体功能活动过盛,阳亢导致阴阳失衡,阴液相对不足,而不同于久病伤阴所致阴液绝对不足的病理状态。明·张景岳认为,“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亚健康状态下生化失调,必首先伤及人体正气。《素问·评热论》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得气则生,气损则伤,气绝则亡。亚健康状态虽然尚未达到“虚以致病”的程度,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人体正气不足应为亚健康状态的病理基础。

从脏腑辨证角度看,亚健康人群中属于肝脏证候者最多, 其次依次为脾脏、肾脏、心脏,最少的是肺脏疾病。其中前十位的中医证候依次是: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脾气虚证、肝肾亏虚证、心气虚证、脾虚湿困证、肝热脾虚证、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气虚血瘀证。上述结果表明,亚健康状态主要受心理、精神因素影响,与饮食、生活习惯亦密切相关。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大,很容易产生心情压抑、精神空虚、情绪低落消极、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刺激导致肝失疏泄,阴血暗耗;又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亏虚;饮食不节,脾胃功能逐渐减退;五志过激,七情扰动,引起心动而神驰,最终导致脏腑虚损或气血逆乱,出现亚健康状态。

4.总结

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的特点是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临床诊断相结合的方法从特定群体收集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来认识或证实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规律,揭示了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躯体症状为疲乏、身体疼痛、头昏沉等,在情志异常方面表现为空虚感、消极感、情绪低落、易怒等表现。通过本次对北京部分人群的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亚健康的概念,对亚健康状态的身心症状分布及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有了初步了解,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亚健康的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袁云娥,吴小苏,谭燕.亚健康概念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2004,8(4):55-59

[2]尚颖,曹东平.亚健康的康复医学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374-5

[3]刘保延,何丽云,谢雁鸣,等.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的研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9) :23-28

[4]何丽云,刘保延,谢雁鸣等.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调查问卷的评价[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0):64-67.

[5]胡先明,白丽霞,赵杰,等.亚健康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2) :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