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拔罐与亚健康

 

刮痧、拔罐与亚健康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耿引循
摘要:刮痧、拔罐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施术于皮肤、经络、穴位和病变部位,把阻滞在人体内的病理代谢产物通过皮肤排泄出来,从而预防疾病及促进机体康复的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在民间广为流传。本文用刮痧、拔罐的方法治疗亚健康的六种常见症状,即疲劳、失眠、颈肩酸痛、精神抑郁、腰酸背痛及食欲不振,方法简单,易于掌握。该疗法在亚健康的调理方面值得推广。
 
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传统科学与物心合一、高度思辨的哲学。针灸、刮痧、拔罐、按摩等中医治疗方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特色的治疗手段,为中华民族的医疗保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亚健康的防治方面更是有着特殊的优势。本文拟就刮痧拔罐与亚健康作一讨论。
一、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是人类长期以来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施术于皮肤、经络、穴位和病变部位,把阻滞在人体内的病理代谢产物通过皮肤排泄出来,从而预防疾病及促进机体康复。著名中医专家岳美中曾回忆:“记得幼年时代,每患时令感冒病,母亲常常用铜钱或滑边瓷碗刮痧,在脊背并肘窝、腿窝处蘸香油刮红”。刮痧一直是老百姓最喜爱使用的自然疗法之一,尤其在治疗某些急症、痛症时,刮痧更有其独到之处。刮痧疗法因其无毒、无副作用、见效快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1、刮痧用具:水牛角刮痧板、砭石刮痧板、陶瓷刮痧板、玉石刮痧板或梳子、汤匙、碗边、搪瓷杯盖、贝壳等。
2、刮痧板形状:椭圆形刮痧板、方形刮痧板、缺口形刮痧板、三角形刮痧板、梳形刮痧板等。
3、刮痧介质:刮痧乳、刮痧油或香油、橄榄油、麻油、茶油、凡士林、酒、水等。
4、刮痧体位:坐位、仰靠坐位、站位、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等。
5、刮痧部位:头部、颈部、项部、肩部、背部、腰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
6、不宜刮痧的情况:
1)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
2)孕妇的腹部、腰部。
3)体表有疖肿、破溃、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
4)骨折部位。
5)有出血倾向者。
6)过度饥饱、疲劳以及醉酒者。
7)眼睛、口唇、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处。
8)精神病患者。
7、刮痧治疗亚健康:
1)疲劳:疲劳是亚健康的常见症状。人过30,体力处于下降趋势,身体对疲劳的调节作用差,不能及时恢复疲劳,日久天长,导致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长期疲劳会加速衰老,缩短人的寿命。中医认为,疲劳与五脏失调密切相关,如腰腿酸软多与肾相关,气短乏力多与肺相关,不耐劳多与肝相关,神疲多与心相关,肢体疲劳多与脾相关。因此,治疗亚健康的疲劳应以调节五脏为关键。具体刮痧部位与方法如下:
刮拭头部:百会(梳刮法)、印堂(按揉法)、双侧太阳(按揉法)、双侧风池(点按法)。
刮拭躯干:大椎至命门(摩擦法)、肺俞至肾俞(摩擦法)、鸠尾至中脘(摩擦法)。
刮拭四肢:双侧内关(按揉法)、承山至昆仑(双刮法)、双侧足三里(按揉法)、血海至三阴交(双刮法)。
2)失眠:失眠是亚健康的常见症状之一。睡眠是预防疾病的第一道防线,身体防卫系统的增强主要不是在人的清醒时,而是在人的睡眠中进行,上半夜睡得香,是增强人体免疫机能的最佳处方。每天睡7-8小时的成年人得心脏病的概率最小且更易长寿,经常睡眠不足4小时的易得病,如果一个人连续72小时不睡觉,有可能精神失常。失眠少睡,免疫减退,失眠常伴,衰老特快。中医将失眠归于“不寐”、“不得眠”范围,认为多由七情所伤,即恼怒、忧思、悲恐等而致心肾不交、肝郁化火所致。刮痧可以养心安神、疏肝解郁、缓解精神紧张,放松身心,从而改善失眠。具体刮痧部位与方法如下:
刮拭头部:百会(梳刮法)、安眠穴(按揉法)。
刮拭躯干:大椎(角刮法)、心俞至肾俞(摩擦法)。
刮拭四肢:双侧神门(按揉法)、双侧三阴交(按揉法)、足底(边刮法)。
3)颈肩酸痛:颈肩酸痛是长期低头伏案或整日在电脑前工作的人最常见的亚健康症状之一,中医认为是由于颈肩部气血瘀滞所致。刮痧疗法可以舒筋痛络,活血化瘀,促进局部新陈代谢,使原本僵硬的肌肉放松,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调整亚健康状态。具体刮痧部位与方法如下:
刮拭头部:双侧翳风穴(按揉法)、百会(梳刮法)。
刮拭躯干:风府至身柱(边刮法)、风池至肩井(边刮法)、天柱至大杼(边刮法)。
刮拭四肢:外关至中渚(角刮法)。 本文以刮痧、拔罐为手段,调理亚健康的六种症状——疲劳、失眠、颈肩酸痛、精神抑郁、腰酸背痛及食欲不振,这六种症状在临床极为常见,给亚健康人群带来诸多烦恼与痛苦。刮痧拔罐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即使是非医务人员亦能在短期内掌握。因此可以说,用刮痧拔罐疗法调理亚健康是值得推广的
二、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治疗方法之一,在民间一直广受欢迎。拔罐疗法古代称为“角法”,因为古人多以牛、羊的角作为拔罐工具。拔罐是借助热力或其它方法排除罐内空气,从而产生负压,使罐具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治疗方法。与常用的中医疗法相比,拔罐有其独特的优势,即治疗部位深,见效快,面积大。正是由于拔罐疗法的面积大,所以对取穴的精准性相对于针灸等治疗就易于掌握,同时,由于拔罐疗法无毒、无副作用,所以这种疗法更受到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句话“扎针拔罐子,病去一半子”,说明了人们对拔罐疗法的认可。现代医学认为,拔罐通过负压的刺激,能引起局部高度充血,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吞噬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生理机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近几年,拔罐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调节亚健康、养生保健、美容塑身等方面,成为一种新的健康时尚。
1、拔罐用具:玻璃罐、橡胶罐、真空抽气罐等。
2、罐的尺寸:分大、中、小三种。
   大罐用于胸、背、腰、臀、腹、大腿部位。
   中罐用于颈、肩、上肢、小腿部位。
   小罐用于头面部、关节部位、掌背、足背部位。
3、拔罐手法:
1)按拔罐形式分类:留罐法、闪罐法、走罐法。
2)按排气方法分类:火罐法(投火法、闪火法、架火法、贴棉法、滴酒法)、挤压法、抽气法。
4、拔罐体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坐位。
5、拔罐时间:拔罐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可根据罐具大小及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还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病程及拔罐的部位灵活掌握。
6、不宜拔罐部位:
1)外伤,骨折处,静脉曲张处。
2)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乳房及合谷、三阴交等敏感穴位。
3)体表达血管通过初、心脏搏动处、鼻部、耳部、乳头、前后阴等。
4)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过多部位。
7、拔罐治疗亚健康:
1)精神抑郁:抑郁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的亚健康状态,常常伴有紧张、焦虑、悲观、活动能力减退、认知功能迟缓以及头痛、失眠、健忘等生理机能障碍。抑郁通常与遗传、体质、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以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有关,若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抑郁症。抑郁属中医“郁证”范畴。主要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肝失条达,导致五脏气机不和,人体气血失调,代谢紊乱所致。其病位主要在心、肝、脾三脏。拔罐疗法当以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养心安神、补益心脾为主。具体拔罐部位及方法如下:
俯卧位:取心俞、肝俞、脾俞穴,留罐10-15分钟。
仰卧位:取气海、关元穴,留罐10-15分钟。
坐位:取足三里穴,留罐10-15分钟。
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2)腰酸背痛:腰酸背痛指腰部一侧或双侧疼痛以及脊椎疼痛的一种症状,是亚健康的常见症之一。腰背部是督脉和膀胱经的循行之处,腰酸背痛主要与督脉和膀胱经经气不畅有关。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加之风寒外袭,使腰背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此外,亚健康导致肾气虚损,“腰为肾之府”,肾虚导致腰部脉络失于温煦、濡养,也会导致腰痛。拔罐疗法可以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疏利筋骨、通络止痛,减轻肌肉疲劳和肌肉痉挛,从而缓解腰酸背痛。具体拔罐部位及方法如下:
俯卧位:命门、肾俞、志室、腰眼穴,留罐10-15分钟。
        八髎穴,走罐至皮肤潮红。
侧卧位:环跳、委中、承山、昆仑穴。留罐10-15分钟。
坐位:合谷穴。以闪罐法反复吸拔十余次。
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3)食欲不振:“食欲”是一种想要进食的生理需求,一旦这种需求低落,甚至消失,即称为食欲不振。食欲不振是亚健康的常见症状之一。长期食欲不振会造成营养不良,体重逐渐下降等后果。中医称之为“恶食”、“厌食”、“纳差”等。中医认为,人的食欲与脾、胃、肝、肠的功能密切相关,脾失健运、胃肠失养、肝气郁结犯脾,都会出现食欲不振。拔罐疗法可以开胃和中,健脾润肠,调补脾胃,消积导滞,增强食欲。具体拔罐部位及方法如下:
俯卧位:脾俞、胃俞、肝俞穴,留罐20分钟。
仰卧位:中脘、关元、气海穴,留罐20分钟。
侧卧位:足三里、三阴交、下巨虚穴,留罐20分钟。
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