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 健 康 感 悟

樊新荣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症状,每次洗发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记忆力减退,开始忘记熟人的名字;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不解乏;身上有某种不适或疼痛,但医生查不出问题,而仍不放心,总想着这件事……

  这以上种种症状预示着我们的机体进入一种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对于这种人类生存状态,在此我们也想谈点自己的感想,我们觉得现阶段的医疗结构中,西医在治疗“已病”方面已经取得较大程度,但在治疗亚健康方面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在西医看来,如果没有典型的症状以及明确的实验室指标,常会因为“病人”的主诉或症状不够明显,而视为无病,故西医方面不给予处理或是要求继续观察,没有很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在传统医学中,“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还未出现器官上的实质改变,只是在功能上有些小问题,或是由于情志改变引起的患者自认为有症状的患病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外,还积累了许多预防疾患的措施。早在春秋时期,《黄帝内经》就有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鲜明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重要。之后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有所发挥,尤以汉代医圣张仲景阐述得更为翔实、具体。他十分重视治未病医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将其主要体现于《金匮要略》一书中,所涉及的范围有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五个方面。张仲景用中医整体观念和五行学说的生克制化理论,较全面地补充和发展、继承和发扬了《内经》“治未病”的思想,对“治未病”做出了具体细致的阐述,内容十分丰富,形成了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有效指导了临床实践,也为后世预防医学奠定了基础。对于“治未病”,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三是“已病早治”,分别指“在没有疾病的时候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对已经发病要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和恶化”、“已经发病要及时治疗”,针对这些“未病”之人进行准确的体质辨识,并作出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中医方面,能够通过问诊,抓住主诉为突破口,以“但见一症便是”或试投“以方测证”的方法进行辨治,且常能获效。这也是中医对于亚健康干预即“治未病”的特殊方法。

  西医的发展历史给亚健康干预即“治未病”留下了一段空白,而这段空白我们可以根据传统医学的理论将其填充,而且可以根据现阶段的具体情况将其逐步发展和完善,是当今振兴中医所面临的重要机遇之一。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特别提请大家思考和研究一个问题。中医学中有一个理念:‘上工治未病’,我理解就是重视预防和保健的医学,也就是防患于未然。我们现在讲如何治病,如果预防工作做得好,身体强壮,抵抗力增强了,不生病或少生病不是更好吗?我以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作出调整,‘上工治未病’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显出来。我建议把“治未病”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可以先选几个中医院进行试点探索。”吴仪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引起了中医界的高度重视。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强调,开展中医“治未病”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的重要内涵,符合现代的医学发展需要,是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要,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一批基础好、中医特色浓郁的中医院开展“治未病”工作,有利于拓展医院的服务功能,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学注重养生保健、预防为先的思想观念的普及。要解决这一难题,填补空白,可继续对“但见一症便是”及“以方测证”进行深入研究。整个中医的理论,都是以平衡“阴阳”为目的的。但一般人很难达到“阴平阳秘”那种理想状态,即使没有表现出疾病症状来,也总有一定程度的阴阳失衡。治未病的目的在于及时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使机体经常处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养生的真正目标。

  鉴于中医“治未病”即亚健康干预的优势,我们应积极探索和发展中医“治未病”即亚健康干预的理论与技能。恰如卫生部长陈竺院士所言““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科学家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二十一世纪新医学。这种医学兼取两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能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新世纪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以

  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

  总之,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很重视解决由于工作、生活紧张而带来的“亚健康”问题。中医治疗未病与西医比较起来,有自身的优势,比如音乐,中药浴疗,食疗,足疗,针灸,按摩,推拿,拔罐,刮痧等都可以应用进来。而且中医的特色理念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更强调把人当做一个整体,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亚健康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整体功能失调的表现,所以中医治疗有独到之处。而中药的应用实践证明,中药具有多样性并适应多样性的特点,可将人们的“亚健康”状态调节至正常。所以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即亚健康干预的特色,从症状入手,辨证施治,因时因地因人治宜,进而达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的效果,让中医药填补医学“治未病”即亚健康干预领域的空缺,为现代人类的健康作出自己的新贡献。